本周双碳大事:七部门发文推动未来能源等产业发展;宁德时代、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隆基三剑客”李春安涉泄露内幕信息拟被罚50万元
整理 | 薛昱婷编辑 | 雪小顽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其中在未来能源方面,《意见》指出,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工信部官网)多家光伏巨头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天合光能净赚最高58亿元、协鑫集成净利预增超150%1月30日晚间,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异质结龙头东方日升、协鑫集成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天合光能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2.73亿元到58.28亿元,同比增加43.27%到58.36%。天合光能表示,报告期内受益于N型先进产能的大幅提升,公司TOPCon组件产品的销售占比显著提高;大功率210系列光伏产品销售大幅提升,自产N型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进一步降低公司组件产品的综合成本。据行业机构最新数据,预计天合光能2023年全年组件出货量约在70GW。东方日升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3.2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39.73%-79.95%。公司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海外电池、组件产能有效释放,北美组件市场实现规模化出货,国内组件市场出货比重有所提升。此外,报告期内公司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等新产能陆续投建并开始生产,储能业务及户用光伏业务也取得增长。预计东方日升2023年组件出货量约在25.5GW。协鑫集成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55亿元至170亿元,同比增长85.6%-10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152.9%-270.9%,公司表示,在产能方面,2023年合肥组件大基地一期15GW产能满产,阜宁基地12GW高效组件产能达产,公司大尺寸高效组件产能规模进一步提高;芜湖电池基地一期10GW TOPCon电池产能于2023年10月份投产,提升了公司自有电池产能配比。预计协鑫集成2023全年出货量约在12GW。(界面新闻)宁德时代预计2023年净利首破400亿元1月30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425亿-455亿元,同比增长38.31%-48.07%。这将是宁德时代全年净利润首次超过4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11.45亿元。结合全年业绩预告推算,宁德时代202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区间大约在113亿-143亿元。从2023全年来看,宁德时代第四季度净利润为全年单季度最高。宁德时代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新技术、新产品陆续落地,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销量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锂电行业从业人士表示,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后续订单会更加集中在宁德时代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手中。(每日经济新闻)隆基绿能: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月29日,隆基绿能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李春安于1月29日收到辽宁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李春安作为石金科技定增发行对象连城数控的董事长,在内幕信息公开前,将内幕信息泄露给赵某平,构成泄露内幕信息行为。辽宁证监局拟作出以下决定:对李春安处以50万元罚款。隆基绿能表示,上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及的被处罚主体仅为李春安个人,被处罚事项涉及的内幕交易标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且不涉及公司的相关事项。上述行政处罚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规范运作及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第一财经)比亚迪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年净利至少290亿元,增长超七成1月29日,比亚迪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3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2022年同期盈利为166.2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9.98元/股至10.67元/股,上年同期为5.71元/股。以此计算,比亚迪在2023年日均净利润为7945.21万-8493.15万元。比亚迪表示,2023年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尽管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公司凭借品牌力的不断提升、出海销量的快速增长、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盈利实现大幅改善。(澎湃新闻)中国电建拟投资180亿元建设38个光伏项目2月1日晚,中国电建公告,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八十一次会议于2023年1月31日召开,董事会同意由公司下属子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395MWp光伏项目(一期200MW)等38个光伏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合计约180.27亿元。对于电站投资方而言,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处于低位,投建电站项目收益率十分可观。今年1月9日,中国电建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刚刚开标。招标公告显示,中国电建本次招标容量共42GW,包含P型单晶硅组件12GW,N型单晶硅组件30GW,规模空前。以中国电建本次集采的报价情况来看,共有55家组件企业参与投标,P型最低综合报价为0.806元/瓦,均价为0.901-0.905元/瓦;N型最低综合报价为0.87元/瓦,均价为0.969元/瓦附近。(证券时报)明阳智能股价跌停,2023年业绩预减八成1月31日,明阳智能开盘跌停,报收9元/股,总市值204.46亿元,近一年跌去66.95%。明阳智能1月30日公告称,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3.54亿元到5.3亿元,同比减少84.66%到89.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4亿元到2.3亿元,同比减少92.61%到95.05%。明阳智能2023年第四季度亏损约7亿元,拖累全年业绩。据此前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明阳智能实现净利润12.28亿元,同比减少65.56%。明阳智能表示,受行业周期的影响,风电行业进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阶段,风机中标价格整体下降,尤其是陆上风电中标价下降较大。公司本期交付的风机总体价格受行业价格波动影响出现下降,导致公司风机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另外,公司中标待交付的海上风电订单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具体项目的实施进度发生延期交付,导致本期海上风机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下降。公司原计划在第四季度完成的电站产品交易,主要交易标的因客观原因,交易发生延期,导致公司电站产品出售利润不及预期。(澎湃新闻)国轩高科:预计2023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7%-253%1月29日晚间,国轩高科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157%-253%;基本每股收益0.45元-0.62元。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和储能锂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锂电池业务高速发展。2023年度,公司海外业务初显成效,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提高,储能业务交付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良好收益;公司供应链布局初现端倪,原材料成本价格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公司全面引入大众集团管理体系,促进管理能力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实现内部降本增效。(每日经济新闻)亿纬锂能首款大圆柱电池车型上市2月1日晚间,亿纬锂能官微宣布,搭载该公司大圆柱电池的江淮瑞风RF8于1月31日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1.99万-25.99万元。亿纬锂能表示,这是首款搭载其大圆柱电池的量产车型。RF8为插电混动MPV(多用途汽车),其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180 Wh/kg,充电15分钟可实现百公里续航。江淮瑞风为江汽集团旗下品牌,官网信息显示,RF8所搭载的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其系统能量密度相较目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高出两成左右。(界面新闻)巴斯夫联手远景能源打造绿色甲醇1月29日,远景能源与巴斯夫宣布展开合作,通过先进和动态的工艺设计将绿氢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电子甲醇,构建更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此次合作中,巴斯夫旗下的巴斯夫工艺催化剂将提供SYNSPIRETM催化剂技术,与远景能源的能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同时,远景能源将提供电子甲醇装置的工艺设计,最大限度提高催化剂技术的效率,并将利用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优化化工装置的动态运行,充分实现从绿氢和二氧化碳到电子甲醇的动态转化。双方计划在位于内蒙古赤峰的远景绿氢生产基地验证该先进工艺设计的可行性。(中国能源报)欣旺达首个光储充检智慧驿站上线36碳获悉,1月31日消息,欣旺达首个光储充检智慧驿站在欣旺达光明研发基地正式上线运营。欣旺达光明研发基地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智能制造核心地段,本项目为欣旺达园区首个液冷超充站,配置了1个液冷超充,7个直流快充,可支持8台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其中,液冷超充设备功率最高可达480kW,可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快速充电体验。项目建设总面积约350平方米,是集光伏发电、分布式储能、液冷超充、电池检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场站。该站采用光伏发电,为新能源车提供绿色电力,车棚铺设光伏板120平方米。项目投用后,年均发电量约2.4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23吨,减排19.81吨。京东物流规模化投用氢能源重卡1月29日消息,京东物流规模化投用数十辆氢能源重卡物流车。此次投用的氢能源物流卡车单次运载量达18吨,仅需10分钟便可完成氢燃料加注,加注一次氢燃料可实现400公里续航。据悉,这批投入运营的氢能源车均为9.6米重型物流卡车,承担京津冀地区的中长途运输。规模化投用氢能源物流车让京东物流部分运输实现了“净零碳”排放,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此次规模化投用的氢能源物流车每年可减少近1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新华财经)